媒體關注

    國機重裝改革蝶變受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關注

    發布時間:2021-03-16 文章來源:新華網、經濟參考報

      編者按:國機集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部署,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支持幫助下,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舉全集團之力做好中國二重改革振興工作,并整合中國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等集團重型裝備板塊優質資源,組建了國機集團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重裝)。歷經8年深化改革,國機重裝已發展為集科工貿于一體的國家級高端重型裝備旗艦平臺。20206月,國機集團成功推動國機重裝以全新形象回歸主板市場,以實際行動兌現了主動退市時的承諾。國機重裝改革發展成效引發了廣大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等主流媒體先后報道。 

    (圖)新華網相關報道 

    (圖)經濟參考報相關報道 

      報道原文: 

    國機重裝:改革揚帆 巨輪重航 

      202011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并網成功,標志著我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2021226日,國內首臺300MWF級重型燃氣輪機樣機關鍵部件供貨合同正式簽署,標志著我國在實現重型燃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上又向前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兩件大事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機重裝),其所屬的二重裝備作為高端清潔能源裝備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極限制造的力量,助力打造國之重器。 

      去年,國機重裝在主動退市5年后重新在上交所掛牌。5年間,歷經債務重組、完善機制、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國機重裝從連續巨額虧損、瀕臨破產回歸良性發展軌道,已不再是過去從事單一制造的企業,而是集科工貿于一體的國家級高端重型裝備旗艦平臺,正構建起傳統領域轉型升級和新興領域開拓創新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 

      沒有持之以恒的改革,就沒有國機重裝在當下市場中的競爭力。國機重裝董事長韓曉軍說,到2022年公司將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引領,推動七大類46項改革措施落地,使重裝巨輪行穩致遠。 

      輸血造血 

      20137月,國務院批準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機集團)與當時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二重)實施聯合重組,旨在挽救負債總額已超過200億元的中國二重。 

      救,當然必須要救。中國二重是國家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和少數具備極限制造能力的企業,解決的是國民經濟有和沒有的問題,堪稱裝備制造業的國寶。國機集團接手后,在三年時間里推進了上市平臺二重重裝主動退市、債務重組、冗員分流、重大資產盤活等一系列精準舉措 ,如期完成中國二重扭虧脫困的階段目標,保住國之重器。 

      但長期輸血不是出路。國機集團把脈中國二重:專注制造,業務過于單一,資源整合能力不足,轉型升級舉步維艱……舉全集團之力,國機集團強化業務協同,為中國二重補齊業務短板,集團內部25家企業與之攜手合作,先后簽訂聯合研發協議16項、產品研發合同18項以及多個經營業務合同,內部協同項目累計簽約額超過50億元。 

      20183月,國機集團以中國二重核心制造主業為平臺,整合中國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重機)、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簡稱中國重型院)等集團內重型裝備板塊優質資源,組建了國機重裝,集科工貿于一體、覆蓋全產業鏈的國家高端重型裝備旗艦正式運行。在國機重裝的“1號文件2018-2020年總體戰略》中,公司的戰略主旨明確為科工貿協同,國際化驅動。 

      國機重裝經營發展部負責人告訴記者,國機重裝及所屬企業可通過科工貿協同、優勢互補,形成研發+制造”“研發+制造+工程總承包”“研發+制造+國際貿易等多種形式的完整產業鏈,同時工貿企業的融入也為國機重裝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打破過去單一國內市場的局限。 

      從組合到融合 

      從形式上的組合,到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全鏈條全流程的融合,仍然還有一段路要走。其中,既要轉變經營機制,也需革新意識。 

      2016年,時任二重重裝鑄鍛公司機加二車間黨支部書記、副主任的張義強赴中國重機老撾南俄4水電站項目開展為期三年的工作交流,任該項目的項目現場經理助理。從制造企業的生產單位來到工貿企業的海外項目部,張義強強烈感受到了市場競爭意識和系統性思維的重要性。 

      以前,我們在生產車間只需要專心做好產品并按期交付,對客戶滿不滿意、產品盈不盈利、市場競爭等方面重視不夠。但在老撾,我要參與項目的安全、質量、成本、進度、協調各方等管理工作,逐步轉變了工廠化的管理觀念和既有的固定思維模式。張義強說,老撾駐外的經歷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好的管理可以為企業創造巨大價值。 

      打破老工廠體制的束縛,建立起與市場接軌的生產經營機制,是國機重裝著力提升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的手段之一。成本管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搭建全過程、全員參與的成本管控體系,從機制上引導業務單位和職工重視成本控制;制造板塊以產品業務為界,構建獨立面向市場的各經營主體,建立權責利對等的管理機制;干部競聘上崗,累計共有318個中層干部崗位公開招聘,639人次參加競聘,截至2019年末管理人員較2013年減少37%。 

      現為二重裝備重機公司質量部部長、黨支部書記的張義強說,當前員工的市場意識、質量意識、成本意識和風險意識均有所增強,各個環節能夠精準控制成本,從而使單個訂單的利潤回報更高;同時,還帶來產品質量提升、交付期縮短等效益,受到客戶認可。 

      從傳統領域到新興領域 

      近年來,國機重裝的各個業務板塊均取得不凡成績,同時結合國家產業政策,正加快進入智能制造、先進儲能、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大對戰略性新興領域產品研發投入力度,2019年研發制造板塊研發費用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9.1%,較2018年增長1.5個百分點。 

      記者了解到,國機重裝以科技創新合作、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國際化經營合作、資本市場合作為重點方向,深化鞏固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業等優質伙伴合作,探索建立更加緊密、更加牢固、更可持續的新型戰略合作模式。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現代煤化工、智能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產業化新突破,形成了粉煤熱解設備、飛輪儲能裝置、油氣污染物處理裝備等一批新興產品,逐步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目前,60萬噸/年粉煤熱解設備實現穩定運行;100kW、200kW飛輪儲能裝置產品在北京、鄭州、西安等地數據中心成功應用,飛輪儲能裝置智能工廠即將投產;2萬噸/年撬裝式油基鉆屑處理裝備已在中試示范場地試生產成功。 

      國機重裝正在構建一體兩翼發展格局:一體,即以研發制造為主體,重點突出創新引領;兩翼,即以工程承包和投資、貿易與服務為支撐,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韓曉軍告訴記者,國機重裝正加快推進傳統領域轉型升級,著力解決卡脖子難題,有力支撐國家自主可控;同時,還抓住戰略性新興產業機遇,加快推進新興領域開拓創新,大力發展檢驗檢測、物流運輸、工程安裝等現代服務業,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以支撐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 

    附件:


    国产ww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